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关于下发《山东省盐业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6/2/25 14:40:20

                                       鲁盐协【2016】3号

各会员单位: 

       现将《山东省盐业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印发,供各会员单位参考。

 

                                                                        二O一六年一月三十日

 

附件:

 

                                                                            山东省盐业行业发展指导意见

 

       为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巩固山东盐业大省地位,提高行业转型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盐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按照“顺应形势、确定目标、积极作为、巩固提高、转型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顺应形势,正确认识行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山东省盐业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资源形式不同分海盐、井矿盐两个盐种。全省有8个地市区产盐,其中沿海7个地市区生产海盐,中西部1个地市区生产井矿盐。截止2014年底,全省注册制盐企业92家,总产能2866.02万吨,总产量2745.53万吨。其中:海盐企业49家,产能2536.02万吨,占总产能88.48的%,产量2316.59万吨,占总产量的84.37%;井矿盐企业7家,产能330万吨,占总产能的11.5%,产量428.94万吨,占总产量的15.62%;全行业从业人员47135万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834422      万元,实现利税263965万元。2014年全省原盐需求量2306.54万吨,其中:两碱工业盐2171.1万吨,小工业盐40.14万吨,食盐95.3万吨,出口融雪盐3165吨,出口加工盐13496吨。(见附表1)

(二)存在问题

1、盐田大量占用,严重影响山东盐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沿海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旅游区加快建设,违规大面积占用盐田,致使盐田布局遭到严重破坏,原盐产量持续下降,大量制盐企业被迫停产,企业利益受到较大损害,职工安置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山东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税赋沉重,给盐业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但两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原盐价格持续下滑,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多年来一直从量计征的资源税与盐价严重倒挂,盐业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卤水制盐企业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绝大多数制盐企业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不少企业面临破产倒闭风险。

3进口盐低价倾销,严重冲击盐业市场。我省原盐以内部消化为主,对外出口规模较小且小幅稳步增长,下游“两碱”行业受宏观经济制约,用盐量处于下滑走势。近年来,进口原盐凭借优质低价,进口量不断扩大,尤其是去年3月份以来,印度进口盐以明显低于当前原盐生产成本的价格,大量冲击盐业市场,扰乱了我省盐业市场秩序,直接影响盐业企业稳定生产,制盐企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4盐业体制即将改革,靠企业自身难以应对盐业体制改革是迟早的事。长期在专营体制下生存的盐业企业,思想观念陈旧,应对改革能力差,情况不容乐观。一是整体基础薄弱,经营规模小,积累不足。就盐业集团看,除食盐的生产经营外,几乎没有可以成为经济支撑的发展型产业,一旦专营取消,失去政策保护,各级食盐专营企业必将陷入经营困境,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将无法承担改革成本。二是单位性质多样,人员身份复杂,产权关系不清。当前的盐业公司有的为政府机构,有的是参公管理,有的属事业单位;生产企业有国有企业,有集体企业,还有包含民营资本的股份企业;有57户市县公司产权关系不属于省盐业集团,属性难以界定,产权不能理顺。三是冗员多,包袱重,欠账大。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企业停薪留职、空挂、“两不找”、待岗等不规范用工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有些企业,因经济状况差,没有及时足额为职工发放生活费和缴纳社保,严重拖欠社保费。有些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5、人才匮乏、用工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历史原因造成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制盐企业较为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较低的薪酬收入造成招人难,留住人才更难。同时,一线生产工人离职率增高,生产一线出现用工荒,人工费用不断增长,工人年龄普遍老化。

6、科技发展步伐缓慢,行业发展缺乏明确方向。目前推广使用的技术、工艺多是十几年前的成果,整个行业多年没有新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多数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比较茫然,依然延续着多年来的盐、盐化工、海产养殖的老模式,少有创新与突破。

      此外,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等因素增多,对盐业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盐业企业如果不彻底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和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在今后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就无法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生存空间。

二、确定目标,巩固发展盐业大省地位

1、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主线,以调整结构、发挥优势、转型发展为重点,以强行业、固地位、富职工为根本,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盐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升节能减排能力,实现行业技术升级。延伸产品链,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盐业资源利用率,推动我省由盐业大省向盐业强省转变,巩固盐业大省地位。

2、 基本原则。

——合理调控总量,保证有效供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合理控制制盐生产能力的增长,坚持发展增量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避免产销失衡,引导、满足和丰富市场需求。

——协调区域发展,有序调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充分考虑资源利用、能源供给、市场分布、环境容量、交通运输等综合因素,稳定发展海盐,有序发展井矿盐,推动制盐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研发和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盐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注重清洁生产和节能生产,使卤水化工、水产养殖、盐田生物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质量、结构、效益、环境协调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制盐企业改革步伐,促进盐业企业改组和改制,培育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以盐业科技进步为先导,以破解技术瓶颈和关键工艺为突破口,鼓励制盐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 发展目标。

——总量控制目标: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盐业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大型制盐企业集团建立稳定有序有效的市场供应体系。到2020年末,盐产品产能控制在3500万吨/年以内,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年左右(含两碱工业自备盐产量),年平均增长2%左右,努力做到产销平衡,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结构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以盐的终端产品为目标,延长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行业整体效益。海盐:80万吨大型制盐企业产能占海盐总产能的50%以上;井矿盐:60万吨制盐企业产能占总产能的90%以上。

——技术进步目标: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继续保持在全国盐行业的优势地位。海盐:加强盐田生物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单产能力。井矿盐:注重五效和六效蒸发技术、液体盐生产技术和热泵制盐工艺的研究和消化吸收,达到清洁生产标准。

——节能减排目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盐、盐化工、卤水养殖共同发展,增强行业综合实力。海盐:进一步加强对苦卤的综合利用,力争实现零排放;井矿盐:吨盐综合能耗平均降到120kg标煤以下。引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盐业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提高行业经济的运行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积极作为,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1增强信心,在抓机遇求突破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山东盐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国家改革调控力度的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对盐业的影响逐步减小,国内经济形势回稳向好,盐化工市场交易逐步活跃,盐产品价格出现稳步上行势头,宏观环境为我省盐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行业上下要因势利导、乘势而上,积极探索战略转型中资源配置的新途径,借助利好政策,着力弥补发展短板,寻求成长跳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攻坚克难,在拓宽发展新空间实现持续发展上下功夫。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盐业企业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全省盐业要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增强转型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采用先进技术,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方式,形成规模优势,不断提高竞争水平。准确把握市场规律,狠抓基础管理,拓宽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自身特色,提升品牌形象。努力保持并扩大市场覆盖率,依靠集约化生产经营,实现全省盐业持续平稳发展。

3、探索创新,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回顾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挑战总是无时不在,困难无处不有。能否战胜困难和挑战,关键取决于如何应对、怎样应对。山东盐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破解发展瓶颈,全面推进山东盐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摆脱粗放发展的思维定式,推进规模化生产,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工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树立全局意识、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把握改革机遇,与山东实际相结合,与当地发展规划相衔接,通过目标引领,项目带动,努力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积蓄转型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进一步增强山东盐业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继续保持在全国盐行业的优势地位。

4、凝心聚力,在推进转型发展上下功夫。新形势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孕育新希望,新希望成就新辉煌。行业上下要深入研究和最大限度地用活、用足、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以政策“红利”,提升转型发展的活力,破除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发挥优势,发掘新形势下符合科学发展趋势、切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新变化、工作思路上的新发展、工作路径上的新突破。山东盐业有多年积累的产业基础,有一支事业心强、勇于拼搏奋进的干部职工队伍,有已经形成的盐产品基础营销网络,只要全行业上下团结一致,展示作为,负重奋进,聚力攻坚,就一定能够实现全省盐业更高层次的创新发展。

四、巩固提高,增强现有产业发展能力

1、调整组织结构,淘汰亏损落后企业。推进产业整合,调整制盐工业组织结构,关、停、并、转经济规模以下无发展的独立经营亏损制盐企业。调整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取缔违法营业盐场(厂),鼓励企业通过无偿划转、出资入股、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实施联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做强做大。逐步改变制盐企业“多、小、散、弱、乱”无抗风险能力局面。

2、壮大主业,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支持制盐企业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资本纽带、兼并重组以及多种方式联合,实现产权融合,形成集约经营,做强做大盐业企业,鼓励大中型盐、碱企业形成紧密联系,建立战略联盟,相互参股,共同发展;鼓励大型制盐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盐场(厂),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制盐企业建立自己的知名品牌,通过扶优限劣,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将盐业区域总量优势转换为企业规模优势,增强制盐企业发展实力,形成在国内同行业的规模企业优势。食盐企业在土地变性、资产处置、税收优惠、盐田使用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减轻企业负担,推进企业改革改制。

3、加快技术创新,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破除盐业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观念,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盐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大型盐业企业组建技术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制盐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盐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海盐企业要以提高单产水平和卤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广应用工业化生产新技术,重视研制开发专用机械,提高单产水平,提升盐田土地利用率,在盐溴联产的基础上,实现多种元素产品的深度精细加工,形成国内海盐生产技术优势,逐步改变初级盐产品占主导的状况。井矿盐企业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引进热泵等先进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对已初具规模的海产养殖、加工项目,跟踪技术动向,研究消费需求,做优品牌,扩大市场,加快发展。

4、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盐产品质量。立足于盐业,以盐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升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发挥比较优势,在增值上作文章。着力开发以盐产品为龙头的具有本区域优势的盐化工、海产养殖系列产品及下游产品,带动盐产品的经营,推进盐业企业整体经济快速发展。食盐生产企业以更新换代为目标,加大品种规格开发力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树立产品品牌信誉,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抓提高服务质量,抓好品牌形象建设,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名优产品创建活动,依靠优质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5、调整经营思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立足盐业,超越盐业,走以盐为基础,开发上下游产品、多业并举的发展之路。创新经营理念,盯住市场,抢抓商机,不断优化经营结构,提高整体盈利水平。抓好两碱工业盐经营,建立市场协调机制,逐步走出集约化经营新路子,争取在两碱工业盐市场上具有较大主导权。专营企业在做好食盐业务的同时扩大非盐业务,发挥食盐营销渠道优势,抓住终端市场,拓展经营领域,融入全省商贸流通特别是农村流通。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进行业凝聚力。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工作,解决当前行业人才缺乏、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市场观念有待提高问题。对科研开发、资本运作、现代营销、信息技术等高端人才,创造引得进、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集聚人才优势,为盐业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加强全省制盐企业与用盐企业的团结,形成发展共识,促进产销衔接,沟通市场信息,完善市场化原盐储备调节机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建立资源共享、联系紧密、利益互补、共谋发展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共同把盐业市场做大。

五、转型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

1、调整产业布局,扩展新兴领域。制盐企业单纯从事原盐生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抓住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机遇,用好国家优惠政策,立足原盐生产,本着产业相近相关原则,打破产业界限,在海洋矿产、海洋环保、海洋生态等方面,开辟新的发展领域,促进多种产业技术融合,创新盐业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盐业规模化、集约化新型产业发展途径,走出盐业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2、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构建新型交易模式。以市场销售为引领,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借助“互联网+”,建设盐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构建以内部电子交易为中心的运营新模式,打造新兴业务信息化体系,提高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改变传统经济模式。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盐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制盐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以盐业科技进步为先导,以破解技术瓶颈和关键工艺为突破口,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一线,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引领市场消费潮流,拓宽市场发展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

4发挥协会职能,服务行业发展。积极顺应市场化趋势,强化自身地位,努力推进行业内部的协调和自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企业与政府顺畅沟通的渠道;加强会员单位信息沟通,组织多种专业活动和行业对外交流;在适当范围内由国家授权承担必要的监督管理职能,完善盐业市场运行机制,促进行业发展。

山东盐业发展面临着特殊形势,未来的竞争更加残酷,保持盐业大省地位的任务异常艰巨。行业上下要把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改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推进山东由盐业大省向盐业强省转变,为山东盐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